鳄们,这走多币大波行莱特情能抄底开始远

眼看着莱特币这一个月来像个垂头丧气的学生,60多美元的价格区间里来回打转,连其他主流山寨币的车尾灯都快看不见了。但最近链上数据却透露出一个有趣的信号:那些身经百战的"老韭菜"们又开始悄悄囤货了。
大资金悄然进场
说来也有意思,自从8月初完成第三次减半后,莱特币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路下滑。矿工们拿到手的奖励直接腰斩,价格也跟着打了46%的折扣。但就在10月份,Glassnode的数据突然捕捉到异常现象——持币超过一年的"铁粉"们开始大举买入。
说实话,这个场景似曾相识。过去三次当这些"老司机"单周净买入超过40万枚LTC时,价格总能在20天内涨个30%以上。最夸张的是10月15日那天,一天之内就有41.4万枚LTC被这些"巨鲸"收入囊中,创下2021年6月以来最高纪录。
我翻看了历史数据,2020年10月、2021年6月和2022年2月都上演过同样的戏码。要是这次也能复制这个剧本,那接下来很可能冲击76美元关口。
散户还在犹豫不决
不过有意思的是,交易所的订单簿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目前挂单卖出的大概有220万枚,而买单只有160万枚左右,整整差了80万枚的缺口。这说明短线玩家们还在观望,对反弹行情将信将疑。
这让我想起去年比特币的某个阶段,当时也是机构开始建仓,但散户迟迟不敢进场。结果呢?等大家都反应过来的时候,价格早就一骑绝尘了。现在的莱特币,说不定正在重演这个剧本。
关键阻力位在65美元
从资金流向来看,65美元这个位置聚集了大量"套牢盘"。有超过30万个地址在这个价位买了近450万枚LTC,这些人解套的欲望可想而知。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长期持有者持续买入时,这种压力位往往会被慢慢消化。
当然,如果突破失败,下方52美元处有26.7万个地址构筑的支撑。但说真的,要是真跌到50美元以下,那这波行情可能就要重新考量了。不过以目前"巨鲸"们的买入力度来看,我更倾向于乐观。
说到底,加密货币市场永远都是聪明钱先动,散户后知后觉。现在这些长期持有者用真金白银投票,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相关文章
- 嘿各位币圈老铁,今天这行情可太有意思了!刚刚刷手机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让我心头一颤的消息 - 某位以太坊巨鲸大哥又双叒开始搬家了!这次直接把8000个ETH(约合1300万美元)打进了币安钱包,这不是明摆着要搞事情的节奏吗?巨鲸频繁活动为哪般?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是后背发凉。要知道这已经是最近三周内第三次看到这位神秘大佬往交易所转币了,累计已经有12000个ETH进入了交易平台。我翻了下...2025-09-14
- 这周的稳定币市场可谓硝烟弥漫,各国政府和大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这个新兴领域。说实话,这场争夺战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加密货币范畴,正在演变成一场关乎未来金融主导权的全球竞争。国家层面: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亚洲三强中日韩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本币稳定币的推进速度。这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各国争夺SWIFT主导权的场景。只不过这次,战场转移到了区块链上。美联储两位理事的发言特别值...2025-09-14
- 最近这两个交易日的行情真是让人想骂娘。亚洲时段一开盘就遭遇重锤,周一7点,周二9点,两次突袭打得人措手不及。更气人的是,美股盘前风平浪静,期货市场也毫无征兆,突然间大饼就来了个自由落体。我的多单还死死攥在手里,原本打算在周五杰克逊霍尔会议前了结头寸,可这市场专玩阴的,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最吊诡的是,明明没有任何重要经济数据发布,市场却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要说九月降息预期引发恐慌吧,可看看美股和美债的...2025-09-14
-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BMNR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时,简直被它的"精妙"设计惊呆了。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看似完美的循环背后必定藏着某种"魔术手法"。今天,我就带大家拆解这个魔术的机关。1. 一个简单的资本游戏想象一下,BMNR就像个装满ETH的钱袋子。假设最初这个袋子里有100亿美元的ETH,市场给它110亿美元的估值(多出来的10亿是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期待)...2025-09-14
- 说真的,最近比特币这波行情真是让人又喜又忧。记得那天早上我刚起床刷新闻,就看到一则"比特币ETF获批"的消息刷屏了,结果没过多久就被证实是假新闻。但有意思的是,市场好像完全不在乎真假,价格愣是蹭蹭往上涨。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会,也是这样一个消息就能让市场疯狂。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得说这次的情况确实不太一样。3万美元这个位置太关键了,就像当年1万美元一样,突破了就意味着行情进入新阶段...2025-09-14
- 说实话,看着美股一路高歌猛进,我这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都觉得不可思议。美国股市就像个被宠坏的孩子,明明已经吃撑了,还能继续往嘴里塞蛋糕。最新的MSCI美国指数市盈率已经飙到23倍了,这可是25年来最夸张的溢价水平。记得上个月和华尔街的几个老友吃饭,大家都在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市场完全不顾传统估值逻辑,越是贵的股票越有人抢着买。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疯狂,不过这次似乎有些不同...2025-09-14
最新评论